
各區、市人民政府,青島西海岸新區管委,市政府各部門,市直各單位:
為貫徹落實《質量強國建設綱要》《山東省質量強省建設綱要》部署要求,結合我市實際,提出如下實施意見。
一、總體要求
(一)指導思想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,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,以提高供給質量為主攻方向,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,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,牢固樹立質量第一意識,深入實施質量強市戰略,著力提升產品、工程、服務質量,著力增強產業和區域質量競爭力,著力培育壯大以技術、標準、品牌、質量、服務等為核心的經濟發展新優勢,加快打造“六個城市”,積極爭創質量強國標桿城市,為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提供質量支撐。
(二)發展目標。到2025年,質量整體水平進一步提高,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,人民群眾質量獲得感、滿意度顯著增強,質量強市建設取得顯著成效。產品、工程、服務質量穩步提升,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和食品安全抽檢合格率均達到985%以上,制造業產品質量合格率達到97%,消費品質量合格率有效支撐高品質生活需要,工程質量抽查符合率不斷提高,公共服務質量滿意度穩定在滿意區間。產業質量競爭力持續增強,農業高質量發展實現新突破,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達到92,服務業供給有效滿足產業轉型升級和居民消費升級需要。企業質量管理水平明顯提升,中國質量獎及中國質量獎提名獎獲獎數量達到10個以上,培養一批首席質量官、首席品牌官等質量骨干人才。品牌建設水平明顯提高,“青島優品”公共品牌建設初具成效。質量基礎設施更加現代高效,“一站式”服務向區(市)延伸。質量治理能力進一步增強,質量制度體系更加科學完備,全民質量素養不斷增強,質量發展環境更加優化,基本實現質量治理體系共建共治共享。
到2035年,質量強市建設基礎更加牢固,質量發展水平、綜合競爭力大幅躍升,質量和品牌綜合實力達到國內領先、國際先進水平,先進質量文化蔚然成風。
二、提升產品、工程、服務質量水平
(一)提高農產品食品藥品質量安全水平。加大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監測監管力度,開展攻堅食用農產品“治違禁、控藥殘、促提升”三年行動。全面推行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,大力發展綠色、有機和地理標志農產品。建設一批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基地。嚴格落實食品安全“四個最嚴”要求,深入開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,持續推進“食安青島”建設。完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,推動食品企業實施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體系,加強生產經營過程質量安全控制。充分發揮各級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作用,建立健全分層分級精準防控、末端發力終端見效工作機制,加強市、區(市)、鎮(街道)三級食品藥品安全議事協調機構建設,將食品藥品安全工作融入城鄉社區治理網格體系,全面落實安全責任制。加強藥品和疫苗全生命周期管理,提升藥物警戒能力和風險防控能力。(市農業農村局、市衛生健康委、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)
(二)推進消費品工業品質量提升。實施消費品增品種、提品質、創品牌專項行動,以創新供給引領消費需求,加快食品飲料、紡織服裝、家具、文工體娛等傳統消費品迭代創新,擴大智能家電、智能終端、新能源汽車等新型消費品供給,增加老年人、兒童、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的消費品供給,推進消費品內外貿同線同標同質。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和質量控制能力,提高制造業產品可靠性水平。加快傳統裝備智能化改造,大力發展高質量通用智能裝備。鼓勵企業通過個性化設計、柔性化生產、智能化服務滿足用戶需求。落實首臺(套)重大技術裝備檢測評定制度,加強檢測評定能力建設。(市工業和信息化局、市商務局、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)
(三)提升建設工程質量水平。全面落實工程各方主體的質量責任,突出建設單位工程質量首要責任,壓實勘察、設計、施工、監理單位主體責任。推進工程質量管理標準化,提高全過程質量管控水平。強化工程建設全鏈條質量監管,完善工程質量缺陷投訴處理機制,全面推進住宅質量信息公示和“先驗房后收房”制度。加強建材質量監管,落實建材生產和供應單位終身責任,嚴格建材使用單位質量責任。推廣應用綠色建材,發展裝配式建筑、綠色建筑,加快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共性和關鍵技術研發應用。推進數字化轉型,開展全國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建設,深化建筑信息模型(BIM)全過程應用,深化“CIM+數字城建”,推進智慧交通、智慧港口、智慧水務(水利)建設。打造品質工程標桿,普及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模式和方法,強化“平安百年”品質工程理念,積極爭創魯班獎、大禹獎、國家優質工程獎。(市科技局、市工業和信息化局、市住房城鄉建設局、市交通運輸局、市水務管理局、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)
(四)推動服務業提質升級。提高生產服務專業化水平,大力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,提升工業設計、檢驗檢測、知識產權、質量咨詢等科技服務水平,全力打造綜合型國家物流樞紐城市,鼓勵發展冷鏈物流、跨境電商物流、保稅物流、網絡貨運、即時物流等高端和新興業態,提高商務服務與信息服務能力。促進生活服務品質升級,深化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“領跑者”行動,推動大眾餐飲提升服務水平,促進物業管理、房屋租賃服務專業化發展,實施旅游品質提升攻堅,加快打造國際濱海旅游目的地,爭創國家體育消費示范城市,引導網約出租車等個性化出行服務規范發展,促進網絡購物、移動支付等新模式有序發展。推動公共服務質量質效提升,推動政務服務事項集成化辦理、一網通辦,持續增強城鄉教育、公共文化、公共就業、養老服務、基本醫療、口岸公共衛生等領域公共服務能力,推進“數字青島”建設,構建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。以創新、標準、品牌、滿意度監測等理念引領服務質量提升發展,健全服務質量標準體系,實施服務業標準化試點示范,加強公共服務質量監測評價。(市發展改革委、市教育局、市工業和信息化局、市民政局、市住房城鄉建設局、市交通運輸局、市農業農村局、市商務局、市文化和旅游局、市衛生健康委、市市場監管局、市體育局、市大數據局、市行政審批局按職責分工負責)
三、增強企業質量管理和品牌發展能力
(一)提升質量技術創新能力。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,鼓勵其加大研發投入,推動新技術、新工藝、新材料應用,促進品種開發和品質升級。培育創新型企業,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,支持企業牽頭組建質量創新聯合體,實施重大質量改進項目,協同開展產業鏈供應鏈質量共性技術攻關。推動中小微企業實施技術改造、質量改進、品牌建設,提升其質量技術創新能力。(市科技局、市工業和信息化局、市國資委、市市場監管局、市民營經濟局按職責分工負責)
(二)提升全面質量管理水平。鼓勵企業實施以質取勝生產經營戰略,應用先進質量管理方法,動員廣大一線員工在六西格瑪、精益管理、可靠性管理、卓越績效管理等領域開展質量成果創新,提高質量管理成熟度。實施數字化質量管理賦能,支持企業“上云用數賦智”,構建數字化、智能化質量管控模式。引導企業開展質量標桿經驗交流,積極爭創中國質量獎、省長質量獎,持續開展青島市市長質量獎評選活動。廣泛開展質量信得過班組、質量創新大賽等群眾性活動,推動企業首席質量官、首席品牌官制度,帶動全員質量意識和質量能力提升。(市工業和信息化局、市市場監管局、市大數據局按職責分工負責)
(三)推動品牌高端化發展。建立市場主導、政府推動的品牌發展機制,激發市場主體創建品牌的內生動力。推動各行業培育品牌融合發展,落實“好品山東”,建立健全“青島優品”品牌、標準、評價、推廣和保護體系,打造高品質、高認可度、高競爭力的“青島優品”公共品牌。加強各行業領域品牌建設,推動“青島制造”“青島農品”“青島服務”“青島購物”“青島文旅”等品牌形成布局合理、競爭力強、特色鮮明、可持續發展的品牌體系。加強品牌推廣,定期舉辦“中國品牌日”“青島品牌日”活動,講好青島質量品牌故事。鼓勵開展自主品牌公益宣傳,鼓勵企業加強品牌推廣,支持開展區域性、行業性品牌宣傳展示活動,擴大品牌社會影響。(市市場監管局牽頭,市質量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)
四、增強產業質量競爭力
(一)強化產業基礎質量支撐。聚焦產業基礎質量短板,在核心基礎零部件、關鍵基礎元器件、先進基礎制造工藝和裝備、關鍵基礎材料、工業基礎軟件等領域開展基礎能力評估。聚焦關鍵元器件、零部件領域培育一批“專精特新”企業。積極承接國家和省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項目,增強源頭技術供給和產業發展原生動力。推進數字化技術應用,持續提升制造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。支持工業軟件、基礎軟件、安全軟件開發,努力實現工業質量分析與控制軟件關鍵技術突破。加強技術創新、標準研制、計量測試、合格評定、知識產權、工業數據等產業技術基礎能力建設。(市科技局、市工業和信息化局、市市場監管局、市民營經濟局按職責分工負責)
(二)推動產業質量升級。加強產業鏈全面質量管理,引導企業推進質量管理體系升級,推動“標準化+產業”建設,加強產業知識產權集群管理,推動企業建設產業鏈協同創新平臺,參與制定修訂國家標準、行業標準,加強知識產權合作,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良好生態。推進農業品種培優、品質提升、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,全面提升農業生產質量效益。推動制造業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發展,大力發展服務型制造。推動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,推廣定制化服務、共享制造、全生命周期管理、總集成總承包等新業態新模式。推動高耗能行業低碳轉型。推行綠色設計、綠色制造、綠色建造,實施綠色產品標準、認證、標識,建設綠色供應鏈。(市發展改革委、市科技局、市工業和信息化局、市生態環境局、市住房城鄉建設局、市農業農村局、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)
(三)強化產業和區域質量發展示范。培育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、新能源汽車、智能家電、軌道交通裝備等千億級先進制造業集群,圍繞現代種業、農副食品加工、生態農業打造一批特色產業集群,推進數字經濟、醫養健康、精品旅游等現代服務業集群建設,鼓勵產業集群所在地積極爭創全國質量品牌提升示范區。開展質量強縣(市、區)建設,推動更多區(市)進入質量強國、質量強省建設工作成效突出地方行列,深化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建設,培育形成質量發展比較優勢。(市發展改革委、市科技局、市工業和信息化局、市農業農村局、市文化和旅游局、市衛生健康委、市市場監管局、市大數據局按職責分工負責)
五、建設高水平質量基礎設施
(一)加強質量基礎設施能力建設。完善社會公用計量標準體系,推動建立產業計量測試服務體系,加快國家高速列車、環境監測儀器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建設。加快建設標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,推進現代農業、先進制造業、現代服務業、海洋產業等重點領域標準化建設,鼓勵企業參與標準“領跑者”行動。加強檢驗檢測認證行業品牌發展和保護力度,開展服務認證、綠色認證,推動認證結果采信,持續推進小微企業認證提升行動。爭創國家級質量標準實驗室、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、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、國家質檢中心。逐步加大質量技術設施能力建設投入,鼓勵社會各方共同參與質量基礎設施建設,積極爭取省級科技計劃立項研究項目、課題或專題設立重點專項中有關質量基礎設施科技攻關項目。(市市場監管局牽頭,市發展改革委、市科技局、市工業和信息化局、市財政局、市農業農村局按職責分工負責)
(二)提升質量基礎設施管理水平。優化質量基礎設施管理,提升制度管理、資質管理、流程管理、信息安全管理水平,提高質量技術服務機構管理水平。推動構建依法管理的量值傳遞體系和市場需求導向的量值溯源體系,規范和引導計量技術服務市場發展。促進地方標準建設,完善青島標準先進性評價機制,開展企業標準化良好行為創建,有效實施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。加強檢驗檢測認證機構監管,落實主體責任,規范從業行為。(市市場監管局負責)
(三)提高質量基礎設施服務效能。推動計量、標準、檢測、認證等要素集成融合,加強質量基礎設施信息化、規范化、標準化、系統化建設。推進青島市質量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平臺建設,促進線上線下服務協調發展,完善市級平臺為樞紐、區(市)級和園區平臺(工作站)為基礎的服務體系。持續落實質量基礎設施“一站式”服務,協調質量技術服務資源開放共享。加強對技術性貿易壁壘和動植物衛生檢疫措施的跟蹤、研判、預警、評議、應對。(市商務局、市市場監管局,青島海關按職責分工負責)
六、推進質量治理現代化
(一)加強質量法治建設。深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,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、侵犯知識產權、工程質量違法違規等違法犯罪行為。健全產品和服務質量擔保和爭議處理機制,推行第三方質量爭議仲裁。支持開展質量公益訴訟和集體訴訟,嚴格執行商品質量懲罰性賠償制度。加強質量法治宣傳教育,普及質量法律知識,營造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會氛圍。(市中級法院、市檢察院,市公安局、市司法局、市住房城鄉建設局、市交通運輸局、市水務管理局、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)
(二)優化質量政策供給。完善政府質量獎勵制度,落實質量激勵機制。建立健全強制性與自愿性相結合的質量披露制度,鼓勵企業實施質量承諾和標準自我聲明公開。完善質量發展資金多元籌集和保障機制,充分發揮質量發展專項資金使用效能,探索建立質量融資增信制度,加大對中小企業質量創新的金融扶持力度。完善質量專業技術技能人才職業培訓制度和職稱制度,實現兩類人才評價貫通有效銜接。完善質量水平狀況分析評價體系,在質量競爭力、質量合格率、服務滿意度等領域開展評價。(市市場監管局牽頭,市發展改革委、市財政局、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、市地方金融監管局,人民銀行青島市中心支行、青島銀保監局按職責分工負責)
(三)提升質量監管效能。落實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、國家強制性認證、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改革措施,不斷優化審批準入流程。健全“雙隨機、一公開”監管和“互聯網+監管”措施,強化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監管。完善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制度,加強工業品、消費品質量監督檢查和網絡平臺銷售商品質量監管。建立健全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分析評估制度,完善重點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,落實缺陷產品召回制度和產品質量安全事故強制報告制度。加強重點領域市場秩序監管,營造公平有序市場競爭環境。對新產業新業態實行包容審慎監管。強化知識產權監管執法,提升專利、商標、版權、地理標志、植物新品種、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等知識產權保護能力。嚴格進出口商品質量安全檢驗監管,完善質量安全風險預警和快速反應機制。(市市場監管局牽頭,市發展改革委、市財政局、市農業農村局、市商務局、市行政審批局,青島海關按職責分工負責)
(四)推動質量社會共治。全面構建市場主體自治、行業自律、社會監督、政府監管的質量共治格局。鼓勵行業協會、商會、消費者組織提供標準制定、品牌建設、質量管理、權益維護等服務,推進行業誠信自律。持續開展“放心消費在青島”行動,鼓勵引導市場主體實施消費爭議先行賠付,開展消費投訴信息公示。引導消費者主動參與質量促進、社會監督等活動。加大宣傳引導力度,營造崇尚質量、創造質量的社會風尚。深入開展全民質量行動,大力培育和弘揚企業家精神、工匠精神,持續辦好“世界計量日”“世界標準日”“世界認可日”“3·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”“質量月”等系列活動。(市市場監管局牽頭,市委宣傳部、市總工會、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按職責分工負責)
七、組織保障
(一)加強組織領導。堅持黨對質量工作的全面領導,把黨的領導貫徹到質量工作的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。充分發揮青島市質量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作用,推動部門協同、上下聯動,整體有序推進質量強市建設。將質量強市建設納入市委黨校(青島行政學院)相關教學內容。
(二)強化貫徹落實。各級各部門要將質量強市建設納入重要議事日程,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、專項規劃、區域規劃,加強工作條件保障。要按照本實施意見要求,結合工作實際,切實抓好各項措施落實。做好政策統籌銜接,促進產業、財政、金融、科技、貿易、環境、人才政策與質量政策協同。
(三)嚴格監督評估。完善質量工作考核評議機制,推動質量強市建設部署落實到位。對實施過程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,按有關規定予以表揚。加強跟蹤分析和督促指導,重大事項及時向市委、市政府請示報告。
青島市人民政府
2023年7月14日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